從默默無聞到獨挑大梁。
文 郭仁賢
2019年,施耐德電氣在世界供應鏈Gartner榜單中排名第11位,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其在智慧物流、工業品制造方面取得的成就。
據了解,施耐德電氣上海智慧物流中心是他們目前在中國最大的物流中心。前些年,這個智慧物流中心一直默默無聞,而最近幾年其戰略地位逐步凸顯,在智慧物流行業可謂小有名氣。
官方數據顯示,該物流中心大概有140名員工,17000多個型號的產品,每天的行速大概是6000多行,而噸數為120噸;2018年,其銷售額為100億人民幣,人均產值較高。
如此重要的職能、地位以及知名度上的轉變,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據了解,這個智慧物流中心是2000年時啟用的,大約2012年開始,施耐德電氣陸陸續續對它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尤其是近兩年,施耐德電氣對這個物流中心進行了精益生產的部署,運用了自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EcoStruxure進行了賦能,使其工作效率越來越高。
近期,雷鋒網探訪了這個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的智慧物流中心,了解了該物流中心四個庫區的數字化改造以及EcoStruxure部署的情況。
初見端倪:細節透明,現場運營可視化
施耐德電氣上海智慧物流中心的倉儲面積為22000平方米,其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見單即可出貨、見單才生產、工程訂單產品以及配件類產品。
近幾年,這個物流中心在沒有擴建的情況下,其倉儲能力越來越高,節省了操作空間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倉儲貨架。
那么這個物流中心是如何做到的呢?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物流東區總監喬衛新透露,最核心的是施耐德電氣一直致力于如何消除在運營過程之中的各種浪費,通過消除浪費實現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等。我們知道,倉儲物流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倉儲,那么對于非倉儲區域,即操作區域,就可被視作浪費,這就是我們能改進的環節。
比如原來需要1500平方米的收貨區域,現在只需要200平方米,只需要一個碼頭就可以完成所有這些運營。實現這些運營以后,這個物流中心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增加貨架,以及增加產能。
在對1號庫區收貨區進行參觀時,雷鋒網了解到,每天大概有25趟左右的卡車會往這邊送貨,有1500拖以上的貨物會被送過來,借助SPS的運營管理理念,并結合數字化應用,這個物流中心的收貨效率大為提高,以前收貨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平均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收貨。
接著,雷鋒網來到了位于1號庫區的上海物流運營塔臺控制中心,這是通過數字化的一些方案,從杜絕黑箱操作的角度,使物流中心的各種運作細節變得透明。比如任何員工、管理者或訪客,只要來到塔臺控制中心,就能通過可視化的數據查看智慧物流中心在安全、質量以及現場的運營情況。
在對上海物流運營塔臺控制中心進行介紹時,喬衛新表示:
在安全方面,施耐德電氣會從醫療事故率、事故嚴重率、損工事故率等方面進行監控,而現階段,這個智慧物流中心已經實現了1905天沒有任何安全事故的運營;
在質量方面,施耐德電氣每天都會監控自己的質量水平,即外部質量水平和內部質量水平,比如客戶投訴、內部異常等;
在運營追蹤方面,會對當日任務情況和每日效率進行追蹤,此外,當貨物發出去后,會有GPS系統對被選擇的貨物進行實時追蹤,系統會每秒鐘對貨物的具體位置進行實時更新,而非通過節點去預估。
再見精益:減少浪費,提升效率
精益生產很重要的是鼓勵員工,雷鋒網了解到,施耐德電氣有自己的四葉草計劃,主要是圍繞如何把員工這一部分的力量集結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管理中,并且貢獻自己的能力,實現這種雙贏。喬衛新表示,我們今年會組織很多活動,組織一些團隊來互相形成競爭,讓不同的團隊挑戰自己,同時給他們一些培訓輔導,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加速自身的成長。
該庫區的AGV小車(自動導引運輸車)會沿固定軌道搬運貨物,替代人工駕駛叉車運貨,而繞膜機器人會將垛起來的紙箱一圈圈纏上包裝。
對于如何減少面積浪費,雷鋒網了解到,這里主要是應用了窄巷通道技術,其是在很窄的貨架間距的情況下,僅用一輛可以升得很高的三向叉車對貨物進行取放,這里是整拖整拖的運作,其效率更高。之所以要用到這種技術,是考慮到部分產品銷量非常好,會非常頻繁地進進出出。
當談到如何減少在人工方面的一些浪費,喬衛新表示,我們最應該先做的不是所謂的數字化、自動化,而是先要通過精益生產如何大量的減少浪費或者大量的提高效率等,我們稱之為根基,這是運營的基礎。我們就是用SPS施耐德電氣績效系統改善我們的效率,提升我們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增加數字化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動化的能力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數據共享,EcoStruxure賦能
據工作人員介紹,施耐德電氣會對每一個客戶進行畫像,以此提升客戶體驗,此外,上海的這個智慧物流中心出貨以后,施耐德電氣會把發運數據通過不同的數字化平臺分享給客戶, 讓客戶可以和這個智慧物流中心一樣實現數字化收貨,極大地提高了客戶的數字化交付體驗。
最早的時候,施耐德電氣的流水線的手工率較高,在對施耐德電氣上海智慧物流中心2號庫區的自動化流水線部署了EocStruxure 機器平臺后,極大提高了運營效率。
EcoStruxure機器平臺總共分為三層,在對該流水線進行賦能時,其基本情況為:
最底層的互聯互通,是通過IoT技術采集相關數據,包括各種類型的感應器、變頻器等全部是施耐德電氣自主研發的產品;
到了EcoStruxure的第二層,會有PLC以及工業可視化軟件SCADA等,對物流中心現場情況進行展示。所有數據是立即顯示在面板上的,包括能耗情況、產量狀態、流水線上設備的利用率和狀態等,所有這些通過物聯網技術收集的數據,會在一個界面中進行可視化展示,使現場運營情況完全透明,給現場管理提供支持。
接著是第三層,也就是機器顧問的環節,系統里面所有的即時數據都會傳到云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同時機器顧問也提供預防性設備維護的數字化服務。該層的界面,可以連接多臺電腦,不管是在國內外任何地方,都能查看物流中心的情況。
喬衛新強調,流水線上的若干種感應器,這些都是物聯網技術的一些應用,流水線上的每一個貨物的數據都會被采集,都會通過PLC對這些數據進行抓取,并且把這些數據展示在電子面板上。以箱為級別,在每一箱貨物傳送過去以后,會對這個箱子的重量和體積情況進行判斷和分析。在進行判斷時,系統中的數據是每一箱地逐個進行變化,然后通過這些所有物聯網節點的數據去分析這條流水線的效率,比如節點質量水平的變動情況,流水線的運行速度,每條流水線的能耗等。
而在AR的應用方面,雷鋒網了解到,該流水線上的員工有應用到AR智能眼鏡,在這里是通過聲音來控制的,員工只需通過語音的方式發出命令即可。據工作人員介紹,AR技術在這里主要有兩類的應用,一類是對流水線上的產品做檢測,即在交付給客戶之前,這里會有一個檢查的工作;再者,這個AR智能眼鏡還具有拍照功能,在檢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直接拍照的方式去記錄相關的信息。
此外,施耐德電氣上海智慧物流中心還專門提供了員工學習和休息的區域,這個在內部被稱作施家碼頭。該區域運用了很多環保理念,包括對廢棄的木材,叉車等進行改造,打造成一個供員工休息以及學習的空間。
大有大用:高密度存儲,部署RFID
施耐德上海智慧物流中心的4號庫區是專門用來儲存大機器的,這個區域的機器個頭非常大,是施耐德電氣的UPS產品。近一兩年,4號庫區做了非常多的改善,尤其是在倉庫的面積和密度方面。
雷鋒網了解到,本物流中心4號倉庫在2018年借助精益生產的理念和數字化工具,不斷增加倉儲面積,成功將施耐德電氣原本位于廈門的4500平方米的倉庫關閉,所有產品全部轉移到此物流中心4號倉庫存放。喬衛新表示,我們把廈門的倉庫關掉后,每年可以節省一百多萬人民幣成本,另外也縮短了對客戶的整體交付周期。
此外,在這個倉庫還使用了大量的數字化工具,幫助查看倉儲密度、儲存空間等庫區的情況,結合獨有的倉儲策略技術,實現效率優化,幫助做更好的決定;同時,我們也引入一些自動化的設備,我們會做合適的投資,并且計劃一定要在三年之內回收我們這樣的一個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比如我們引入了自動化的倉儲設備去實現貨物到人的這樣一個揀選方式,去提高我們員工的效率。
當談及一些自動化識別技術的應用,雷鋒網了解到,該智慧物流中心正在部署RFID技術,并且近期就可以上線。此外,上海智慧物流中心還有一個移動應用是AOA應用,這些正是EcoStruxure的移動應用。
過去幾年來,施耐德電氣位于上海的這個智慧物流中心已逐步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升級為智慧物流應用解決方案。據官方數據,目前這個智慧物流中心的交付質量及庫存準確率均達到99.99%以上,效率近3年內提升30%以上,從數年前的默默無聞到今日的獨挑大梁,可謂是不小的進步。
2019-10-23 22:33
2019-10-23 16:57
2019-10-23 09:52
2019-10-23 09:44
2019-10-22 16:10
2019-10-22 15:20
2019-10-22 15:16
2019-10-22 11:00
2019-10-22 10:58
2019-10-22 10:56